────非遗手艺糖画历史
糖画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,艺人用糖快速画出兔子、老鼠等各种可爱又活灵活现的小动物,总能吸引一群孩子围观,舔一口,满心欢喜,那是甜到心里的感觉。
其实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,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糖画民间俗称很多,有:“倒糖人儿”、“倒糖饼儿”、“糖灯影儿”等,这一颇具民间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很多年的历史。

糖画起源于明代的“糖丞相”,相传朱元璋曾被元兵追杀,被一个做糖人所救,后来朱元璋为感恩,封其为“糖丞相”(这个封号只有虚名,没有实权)从此糖人被推广到全国各地,此人与其后人在古代名著《坚瓠集》,《坚瓠补集》里有记载,明俗每祀神“熔就糖”,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,所铸人物“袍笏轩昂”,俨然文臣武将,而又以文官居多,故时下戏称为“糖丞相”。


糖画到了清代更加流行,其制作技艺日趋精妙,题材也更加广泛,多为龙、凤、鱼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。后来街头摆摊设档,现做现卖,成为了现代糖化艺术的特色。

2019年10月15日,由深圳市峣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的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中,糖画艺人跟随活动的开展,走进了深圳校园,为校园师生们展示了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──糖画的制作工艺。艺人以一勺一铲在石板上飞快浇铸,再粘上竹签,一张栩栩如生的糖画就此产生,赢得学生们的连连称赞。
只为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站观点. 广告,发稿等业务 请联系 